周刊概览
· 行业动态
1、中国木材进口半年报出炉
2、2025年上半年人造板产能统计
3、新国标加严人造板制品甲醛限量
4、7月1日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实施
5、上半年家具出口额2506.5亿元,同比下滑5.7%
1、越南严查中国产品转运,木家具等产品被重点关注
2、加蓬木材对华出口单价上涨
3、新西兰原木7月CFR价格涨至113-115美元
4、奥地利出口中国木材同比大幅下降
5、印度尼西亚木业政策调整
行
业
动
态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木材进口金额达到58.11亿美元(约417.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29%;进口数量达到2894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1.7%。
原木锯材进口同比双位下跌。2025年上半年,中国原木进口达到1679万立方米,占进口总量的58%,同比下降10.8%;进口金额达到26.95亿美元,同比下降17.6%。上半年原木进口平均单价同比下降7.7%。
锯材进口达到121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2.9%;进口金额达到31.17亿美元,同比下降13.1%。上半年原木进口平均单价同比略下降0.2%。
整体上看,原木和锯材进口同比均呈现双位数下跌。从季度进口走势来看,二季度原木和锯材进口均较一季度环比增长8.16%。
针叶材进口同比下滑10.9%。2025年上半年,中国针叶原木及锯材进口1972万立方米,占进口总量的68%,同比下降10.9%;进口金额达到30.24亿美元,同比下降14.9%。
其中,针叶原木进口1234万立方米,占针叶木材进口总量的62.5%,同比下降约7%;进口金额达到15.22亿美元,同比下降12.3%。针叶原木平均进口单价同比下降5.7%至119美元/立方。
针叶锯材进口739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6.7%;进口金额达到15.01亿美元,同比下降17.4%。针叶原木平均进口单价同比下降0.9%至203美元/立方。
辐射松原木(横截面≥15cm)作为针叶原木的进口主力材种,上半年进口同比增长0.3%至891.5万立方米,占进口材种排名首位。冷杉和云杉锯材进口量达到307万立方,同比下降约19%;红松和樟子松锯材进口下滑16%;花旗松原木和锯材进口分别下滑19.4%和46.5%。
其余材种,如:白蜡进口增长6.9%;北美硬阔叶木原木下滑46.4%,锯材下滑20.1%;菠萝格锯材进口下滑53.2%;桦木原木进口下滑15.8%,锯材增长21.2%;橡木锯材和原木进口分别增长7.1%和1.5%。
欧洲、非洲对华出口减少。上半年对中国木材出口前十的国家分别为新西兰、俄罗斯、泰国、加拿大、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美国、所罗门群岛、德国和白俄罗斯。其中,新西兰对我国木材出口增长1.1%至939万立方;而日本则是增长了29.2%至94万立方。
其中,进口自欧洲地区的木材达到987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5.9%,占我国木材进口总量的3.4%;进口金额下滑13.5%至21.34亿美元。这一下滑主要来自德国(-47%)、波兰(-43.76%)以及芬兰(-41.49%)等国家对华出口减少。但欧洲其余国家如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48.4%)、拉脱维亚(+34%)与斯洛伐克(+83.7%)等对华出口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而进口自非洲的木材同样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显示,上半年进口自非洲的木材总量达到98.6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32.5%;进口金额达到3.19亿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加蓬对华出口下降31%;喀麦隆下降30.3%;刚果(布)和南非共和国对华木材出口分别下滑26%和35%。
(来源:木材之家)
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产业监测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胶合板产业呈现企业数量下降、总生产能力增长态势;纤维板产业呈现企业数量下降、总生产能力继续收缩态势;而刨花板产业则呈现企业数量微下降、总生产能力增长减缓局面。
2025年6月底,全国保有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5200余家,分布在26个省(市区),比2024年底减少约800家;总生产能力约2.48亿立方米/年,在2024年底基础上增长12.2%。胶合板产业呈现企业数量下降、总生产能力增长态势。
2025年上半年,全国建成投产3条纤维板生产线(其中连续平压线1条),新增生产能力52万立方米/年。6月底,全国228家纤维板生产企业保有252条纤维板生产线,分布在21个省(市区),总生产能力为4064万立方米/年,净减生产能力119万立方米/年,在2024年底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8%。其中连续平压线122条,合计生产能力达到2742万立方米/年,占总生产能力比例进一步上升到67.5%。纤维板产业呈现企业数量、生产线数量及总生产能力进一步下降趋势。全国在建纤维板生产线5条,合计生产能力为118万立方米/年。
2025年上半年,全国建成投产9条刨花板生产线(其中连续平压线7条),新增生产能力327万立方米/年。6月底,全国298家刨花板生产企业保有323条刨花板生产线,分布在22个省(市区),总生产能力达到6676万立方米/年,净增生产能力261万立方米/年,在2024年底基础上继续增长4.1%。其中连续平压线149条,合计生产能力达到4951万立方米/年,占总生产能力比例进一步上升到74.2%。刨花板产业呈现企业数量及生产线数量微下降、总生产能力增长减缓态势。全国在建刨花板生产线23条,合计生产能力为705万立方米/年,刨花板产业投资过热风险依然存在。
(来源:中国人造板)
5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580-202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并于2026年6月1日起实施。
E0级纳入强制性国标。人造板是室内装饰装修及家具制造的主要材料,木质地板、木质门、木质墙板等人造板制品是家居重要产品。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备受消费者和相关部门的关注。2001年12月10日,我国首次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并分别规定了E1级限量要求为可直接用于室内的人造板,E2级限量要求为必须饰面处理后允许用于室内的人造板。
随着人民健康环保理念的提高,市场对高环保等级的人造板产品需求越来越多,修订发布的GB 18580-2025首次将E0级纳入强制性国家标准,这将是我国人造板及其制品行业发展过程中又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峰。
新标准界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人造板及其制品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甲醛释放限量要求和判定规则,描述了甲醛释放量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室内用各种类人造板及其制品生产、检验和贸易的甲醛释放限量控制。
与上一版GB 18580-2017标准相比,新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人造板制品甲醛释放限量要求等内容。
明确标准适用范围。人造板是以木材或非木材植物纤维材料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各种材料单元,施加(或不施加)胶黏剂和其他添加剂,制成的板材。人造板制品是以人造板为主要材料加工而成的产品,主要包括饰面人造板、木质模压制品、木质墙板、木质地板等。
提高人造板制品甲醛释放限量要求。新标准规定了人造板产品甲醛释放限量必须达到E1级(限量值≤0.124毫克/立方米)要求,人造板制品甲醛释放限量必须达到E0级要求。
缩短样品甲醛检测周期。新标准测试方法依然是1立方米气候箱法,但检测周期缩短至少5天,提升了测试时效性,降低了测试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增加样品制备要求。新标准增加了双面暴露使用的人造板及其制品、单面暴露使用的人造板及其制品、空心人造板、集成材、木质门扇、小尺寸样品的制样要求。分类规定制样要求,避免由于测试人员的操作差异影响测试结果。
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保障消费者室内环境健康、提升中国人造板品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026年6月1日,人造板制品将全面淘汰E1级产品。新标准将推进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标识和环保要求迭代升级,人造板及其制品销售企业及销售人员要充分学习新标准内容、正确解读和理解标准要求,正确引导消费者,推动人造板及其制品市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林草工业)
2024年6月2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584-2024《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该标准将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适用于各类家具产品,包括木家具、塑料家具、婴幼儿家具和儿童家具等。
相较于之前的标准GB 18584-2001《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和GB 28481-2012《塑料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新标准的适用范围更广,覆盖了更多种类的家具产品,在适用范围、检测项目及限量要求、检测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
这一新标准的发布,旨在规范各类家具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提升家具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我国家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家具及其零件出口2364.5亿元,同比下降5.7%;值得注意的是,6月单月数据释放积极信号:陶瓷产品出口155.9亿元,环比增长4.6%;虽然家具出口仍环比下滑1.5%至399.9亿元,但降幅较前期有所收窄。
国
外
动
态
为了履行近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承诺,越南政府正着手出台更严厉的打击贸易欺诈措施,特别是针对涉嫌非法转运的货物,而中国产品(包括木家具、胶合板等)将成为重点检查对象。
美国宣布计划将原威胁对越南征收的46%关税降至20%,但对“通过越南转运”的货物将征收高达40%的关税。
美方多次指责越南被用作中国商品规避高额关税的中转站(贴上“越南制造”但附加值极低)。
7月3日,越南工商部发布文件,表示政府将颁布新法令,对产品原产地欺诈实施额外制裁,并引入更严格措施和检查。
近期检查重点锁定为“存在贸易欺诈风险的产品”或“受欧美贸易保护措施影响的中国产品”,明确列举包括木制家具、胶合板、钢制机械零件、自行车、电池、无线耳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等。
中部非洲国家加蓬内陆地区木材行业因多重因素陷入运营困境。这一情况不仅对加蓬本国木材产业造成冲击,也对与之紧密关联的中国木材市场产生了影响。
加蓬木材行业面临着诸多难题。频繁降雨影响了木材的采伐与运输,导致成本大幅上升。锯切级奥古曼价格攀升至每立方米交付约 5 万非洲法郎,运输成本每立方米高达 2 万非洲法郎,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国际市场需求的低迷,使得加蓬木材行业雪上加霜。即便 GSEZ 原木场储备有约3 万立方米的奥古姆原木供区内企业使用,但整体运营水平仍维持在较低状态,恩库克的工厂更是持续实行单班制。
加蓬国内电力行业的不稳定,也使得木材加工厂生产节奏减缓,产量和利润率双双受到影响。公路状况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木材运输的困难,运输成本也随之进一步增加。海关行政管理流程的繁琐以及出口关税的增加,也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自加蓬进口的木材数量下滑23.2%,进口金额同比减少16.8%。值得注意的是,5月出口至中国的加蓬木材的平均单价首次高于去年同期,同比上涨了8%。
这一下降主要是包含奥古曼锯材在内的热带锯材进口数量减少了26.58,进口减少约1.69万立方。然而,5月的进口单价却是上涨了30-35美元/立方,涨幅约为8.79%。
(来源:淘木网)
6月,新西兰各港口码头门(AWG)出口原木价格与5月持平;7月抵港的 A 级原木到中国的成本加运费(CFR)价格小幅上涨至113-115美元(JASm3),市场预期后续仍有小幅上涨空间。不过,运费上涨及汇率波动可能削弱价格上涨带来的实际收益。
尽管中国进入夏季,建筑活动通常趋缓,但原木需求保持稳定,日均进口量维持在5-6万立方米,凸显市场韧性。需注意的是,高温、降雨等季节性因素或在未来数月进一步抑制建筑活动,可能导致原木需求略有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累计进口新西兰原木760万立方米,同比微降4.8%。分月度看,1月进口同比降幅最大,达27.4%;4-5月降幅收窄,分别为8.9%和6.8%;2月、3月则呈增长态势,其中2月同比增幅20.9%,3月达前5月进口峰值,同比增长6.4%。
价格方面,1-5月进口均价同比下调3.7%。前4个月单价均低于去年同期,降幅在0.7%-7.7% 之间;5月止跌微涨0.4%。
(来源:淘木网)
中国作为奥地利重要的木材出口目的地,2025年1至5月,奥地利出口至中国的木材总量累计达1.49万立方米,对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62.5%;出口金额达到542万美元,同比下降47.1%。
这一大幅下降主要是对中国市场输送的冷杉及云杉锯材的大幅减少。数据显示,2025年1至5月,中国自奥地利进口该类品种锯材减少2.4万立方,同比收缩78.6%。但对奥地利的山毛榉锯材进口增长了41.7%,然而这一增长未能抵消冷杉及云杉锯材进口大幅下跌。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奥地利对中国木材出口价格节节攀升,但这主要得益于对华硬木出口增长,推动了整体出口价格上涨41.2%。因此,这波“高价低量”主要是由奥地利的低价针叶材对中国出口减少,但增加了部分高价硬木出口引起。
此外,由于上半年奥地利整体的降水量不足,这一情况很可能会导致个别林区受到小蠹虫侵扰。行业人士担忧,一旦林区遭受虫害,木材将会因被蛀蚀而失去商业价值,无法作为优质木材进入市场,从而减少可出口的木材数量。不过,由于我国对奥利地的木材进口数量较少,即便奥地利用以出口的木材减少,但对我国并无太大影响。
(来源:木材之家)
1、简化出口流程,取消部分V-Legal要求:
(1) 为优化营商环境,印尼政府正推动放松进出口管制。
(2) 贸易部联合林业部及行业协会,拟议取消部分木材衍生产品(如家具、工艺品)出口所需的V-Legal文件(木材产品出口证书)。
(3) 此政策旨在精简流程,未来V-Legal文件将主要针对有明确要求的国家(如欧盟成员国)。
2、 严控原产地证书,防范非法转运:
(1) 针对可能增加的转运风险(疑与美国加征多国关税有关),印尼贸易部加强对出口产品原产地证书(SKA)的签发与使用监管。
(2) 贸易部长Budi Santoso强调,此举旨在防止印尼被用作转运枢纽,避免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并敦促商界避免为转运提供便利。
(3) 财政部海关与消费税总局局长Askolani表示,政府正制定预防措施,若发现传统销美产品异常涌入印尼,可能采取反倾销进口关税措施,并已推动相关部委审查调整政策以保护国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