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木业丨新闻周刊 · 第84期
最新动态
木业丨新闻周刊 · 第84期
2025-02-143

周刊概览


· 行业动态

1、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10.17万亿元
2、2025年人造板行业发展趋势
3、2024年中国人造板进出口总量1998.9万立方米
4、2024年度中国纤维板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及趋势研判  
5、2024年度中国胶合板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及趋势研判
6、2024年度中国刨花板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及趋势研判
· 国外动态
1、欧盟反倾销调查激发原料替代潜力:松木原木迎来战略机遇
2、2024泰国橡胶木锯材及木制品进口情况
3、2024年前11月柬埔寨木材出口额达313万美元
4、挪威木材总销量创新高
5、巴西锯材与原木对华出口市场动态及展望
6、奥地利木材情况
7、爱沙尼亚价格上涨,中国进口量激增12%

  · 数据动态
2024年中国针叶材进口概况




01
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10.17万亿元
我国林草产业再创新高。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9.6%,林草产业是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推动木材加工、花卉苗木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林草碳汇能力,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扩大优质产品有效供给。

目前,我国林草产业已形成木竹加工、森林食品、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4个年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成为全球主要林产品的最大贸易、生产和消费大国。下一步,林草部门将推动完善林权流转、林木采伐、林业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支持木竹产业、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更高水平推进生态美、百姓富。

2024年,全国木材产量1.37亿立方米,较2023年增长8%;木材加工产业年产值超过3万亿元,木竹产品种类上万种,定制家居产业总值突破3000亿元。规范木材行业管理。积极贯彻落实《森林法》有关规定,编制完成《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原料和产品出入库台账建设指南》,为木材加工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02
2025年人造板行业发展趋势
人造板作为木材加工行业的重要分支,在国民经济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最初简单的胶合板生产,到如今品类丰富、性能多样的刨花板、纤维板等,人造板行业历经了多年的发展与变革,不断适应着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步入2025年,在全球经济形势、环保政策以及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人造板行业正站在新的发展十字路口,展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一、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方向
环保政策趋严(如“双碳”目标)推动行业向低甲醛、无醛胶黏剂技术转型。例如,E0级、ENF级环保标准产品逐步普及,稻秸、竹纤维等非木质原料人造板市场快速增长。
循环经济模式加速推广,废旧木材回收利用率提升至30%以上,降低对原生木材的依赖。

企业加大环保设施投入,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VOCs排放。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鼓励绿色技术研发,淘汰高污染产能。

二、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生产提速
自动化生产线普及率提升,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成本降低15%。随着科技的发展,2025年人造板行业将进一步加大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上的投入。会有更多的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如采用自动化的板材切割、铺装、热压等设备,以及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生产流程的优化和质量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人工成本。

三、产品高端化与功能化创新
具有高性能、多功能的新型人造板将不断涌现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像OSB(定向刨花板)、LSB(定向结构板)等新型板材,凭借其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此外,防火、阻燃、抗菌、防潮、耐候等功能性板材的研发和生产也会加快,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人造板在包装、汽车内饰等领域的应用增加,尤其是稻秸板在食品包装中的防潮、可降解特性受青睐。户外景观设施需要耐候性强的人造板,能抵抗紫外线、雨水侵蚀和温度变化;工业厂房可能需要防静电、抗化学腐蚀的人造板。这些特殊场景的不断拓展,使得高性能人造板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四、产业链整合与集中度提升
在市场竞争加剧和环保政策等因素的推动下,人造板行业的产业整合将加速,市场资源会逐步向具有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环保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集聚。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部分落后产能将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高。部分则转向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如专注于高端定制或区域市场。

上游原材料供应多元化(如速生林、非木质纤维),下游与家具、房地产深度绑定。2025年建筑领域需求占比预计达45%,家具领域占35%。

五、国际市场拓展与竞争加剧
传统的人造板出口目的地如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仍将保持一定规模,但增长速度可能较为平稳。而新兴经济体如印度、越南、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经济快速发展,对人造板的需求急剧增加,将成为我国人造板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出口份额有望有所提高。

欧美市场对环保认证(如FSC认证)要求趋严,倒逼国内企业升级技术。同时,国际竞争加剧,北美企业通过高端产品争夺市场份额。

六、政策支持与行业挑战并存
政策机遇:国家推动绿色建筑、新型城镇化建设,2025年人造板在旧改项目中的应用规模预计达1.2亿立方米。

主要挑战:原材料价格波动(木材成本占比超50%)、同质化竞争及产品创新等。

2025年人造板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智能化、绿色化、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部分市场的复苏和新兴市场的崛起,为人造板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然而,原材料供应、环保压力、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国际贸易风险等诸多挑战,也对行业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关键时期,企业需加大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积极创新生产工艺与产品,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并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动态,灵活应对贸易风险。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人造板行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来源:中国木业网新闻部)
03
2024年中国人造板进出口总量1998.9万立方米
2024年,中国人造板进出口总量为1998.9万立方米(折算),同比上升25.89%,进出口总额78.55亿美元,同比上升14.39%。

中国共出口人造板类产品1785.99万立方米(折算),同比上升24.79%,出口额为69.29亿美元,同比上升10.4%。共进口人造板类产品212.91万立方米(折算),同比上升36.02%,连续五年增长,进口额为9.26亿美元,同比上升56.68%,整体来看,人造板进口量和出口量均有增长,但在进口和出口平均单价均有下降。

1.jpg

其中刨花板仍然是中国唯一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产品,全年共进口刨花板类产品126.17万立方米(折算),同比增长5.02%,进口额6.57亿美元,同比增长48.86%,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均出现上涨。中国进口刨花板前五国分别是泰国、巴西、波兰、罗马尼亚、德国。中国出口刨花板类产品84.00万立方米(折算),比上年增长34.61%,出口额为3.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出口目的地前五分别是中国台湾、蒙古、尼日利亚、智利、越南,与2023年相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进口量退出前五名,智利、越南进入前五名。

2.jpg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多重挑战,呈现明显放缓趋势,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人造板进出口贸易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但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增强,海外市场存在大量业务增长的机会。
(来源:中国板材汇,有删减)
04
2024年度中国纤维板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及趋势研判  
2024年度,全国建成投产6条纤维板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82万立方米/年。

2024年底,全国240家纤维板生产企业保有265条生产线,分布在20个省市区,总生产能力为4183万立方米/年,净减生产能力415万立方米/年,在2023年底基础上进一步下降9.0%,呈现连续四年大幅下降局面;平均单线生产能力上升到15.8万立方米/年。

3.jpg
2015-2024年度中国纤维板生产能力

中国纤维板产业呈现企业数量、生产线数量及总生产能力进一步下降、平均单线生产能力继续上升态势。

4.jpg
中国纤维板生产能力前10省区(2024年底)

山东省生产能力小幅增长达到67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生产能力的16.0%,排位保持第一。
广西区生产能力增长达到666万立方米/年,占全国生产能力的15.9%,排位第二。
江苏省生产能力降为474万立方米/年,排位第三。
河北省生产能力降为356万立方米/年,排位第四。
湖北省生产能力降为318万立方米/年,排位升为第五。
广东省生产能力降为296万立方米/年,排位升为第六。
河南省生产能力降为277万立方米/年,排位降为第七。
安徽省、四川省和福建省依次保持排位第八至第十。

2024年底,全国保有122条连续平压纤维板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达到2759万立方米/年,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66.0%,分布在17个省区。其中山东省保有27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达到559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83.4%;广西区保有19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达到486万立方米/年,占全区总生产能力的73.0%;江苏省保有9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219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46.2%;安徽省保有10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217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93.5%;湖北省保有10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216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67.9%;河北省保有9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202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56.7%。

2024年度无醛超薄纤维板生产技术与装备进一步提升,最小厚度达到0.6mm,连续平压线运行速度已突破200m/min。

2024年底,全国240家纤维板类产品生产企业中,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4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7家;全国有大型纤维板类产品生产企业及集团34家,合计生产能力达到1888万立方米/年,占总生产能力的45.1%,其中16家年生产能力超50万立方米,3家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立方米。

2025年初,全国在建纤维板生产线4条,合计生产能力为70万立方米/年,分布在西南区的四川省、华东区的安徽省和华北区的河北省,均为连续平压生产线。现阶段,中国纤维板产业呈现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基本平衡局面,预计2025年底全国纤维板类产品总生产能力将保持在4000万立方米/年以上。
(来源:中国林产工业)
05
2024年度中国胶合板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及趋势研判
2024年底,全国保有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6020余家,总生产能力约2.21亿立方米/年,在2023年底基础上增长7.8%;企业平均生产能力约3.67万立方米/年·家。

5.jpg
2016-2024年度中国胶合板类产品生产能力

中国胶合板产业呈现企业数量减少、总生产能力增长、企业平均生产能力持续增长态势。全国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分布在26个省市区,其中有5个省区、5个地市、3个区县胶合板类产品年生产能力超千万立方米。

6.jpg
中国胶合板类产品生产能力前10省区(2024年底)

广西区现有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1420家,合计生产能力约732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33.1%,排位保持全国第一。
山东省现有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1680家,合计生产能力约536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24.3%,排位保持全国第二。
江苏省现有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920家,合计生产能力约266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12.0%,排位保持全国第三。
安徽省现有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320家,合计生产能力达到116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5.2%,排位保持全国第四。
河北省现有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320家,合计生产能力约112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5.1%,排位保持全国第五。
2024年底,全国仍仅有1家胶合板生产企业配置了1条连续平压生产线,生产无醛胶合板。

2024年底,全国6020家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中,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3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94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6家;全国有497家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超10万立方米,其中大型生产企业及企业集团167家,合计生产能力3641万立方米/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6.5%;其中6家生产企业及企业集团年生产能力达到或超过50万立方米。

2025年初,全国在建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近1570家,合计生产能力约4700万立方米/年,除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外,其余23个省区均有在建胶合板生产企业。

202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国发〔2024〕11号),重新将胶合板、细木工板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2024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有关事项的公告》(2024年第25号),对普通胶合板、难燃胶合板、细木工板和难燃细木工板等产品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自2024年9月25日起,未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以上产品。

现阶段,中国胶合板产业总体呈现供给能力大于消费需求的局面。家具制作及装饰装修用胶合板生产能力约占中国胶合板类产品总生产能力的36.0%,供求关系相对平衡;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7.2%,生产能力供过于求局面依然突出;包装用胶合板生产能力进一步下降,份额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8.0%;细木工板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1.4%,其它如实木复合地板基材用胶合板、集装箱底板用胶合板、单板层积材、特种胶合板、异形胶合板等合计约占总生产能力的7.4%。产业仍须继续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来源:中国林产工业)
06
2024年度中国刨花板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及趋势研判
2024年度,全国建成投产48条刨花板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1541万立方米/年,为中国刨花板产业发展历史上年度投产总量最大的一年。

2024年底,全国305家刨花板生产企业保有329条刨花板生产线,分布在22个省市区,总生产能力达到6415万立方米/年,净增生产能力1146万立方米/年,在2023年底基础上增长21.7%,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进一步上升到19.5万立方米/年。

7.jpg
2015—2024年度中国刨花板生产能力

中国刨花板产业呈现企业数量下降、生产线数量、总生产能力及平均单线生产能力持续上升态势。

8.jpg
中国刨花板生产能力前10省区(2024年底)

山东省生产能力进一步增长达到1393万立方米/年,占全国生产能力的21.7%,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广西区生产能力大幅增长达到849万立方米/年,占全国生产能力的13.2%,排位保持第二。
河北省生产能力增长达到62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生产能力的9.7%,排位保持第三。
湖北省生产能力增长达到442万立方米/年,占全国生产能力的6.9%,超越广东省和江苏省升为第四。
安徽省生产能力增长达到403万立方米/年,排位超越四川省、河南省、广东省和江苏省升为第五。
江苏省生产能力降为40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生产能力的6.2%,排位降为第六。
广东省生产能力增长达到386万立方米/年,但排位降为第七。
河南省生产能力为322万立方米/年,但排位降为第八。
四川省生产能力增长达到282万立方米/年,但排位降为第九。
江西省生产能力增长达到256万立方米/年,排位进入前第十。

2024年底,全国保有143条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达到4661万立方米/年,占全国刨花板总生产能力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到72.7%,分布在20个省区。其中广西区保有22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为735万立方米/年,占全区总生产能力的86.6%;山东省保有22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达到696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50.0%;湖北省保有11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达到420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95.0%;河北省保有13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为411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66.3%;安徽省保有10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为327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81.1%;广东省保有13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达到324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83.9%;河南省保有9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为308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95.7%;江苏省保有10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为290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72.5%;湖南省保有4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为215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92.3%;江西省保有4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为205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80.1%;四川省保有6条连续平压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达到200万立方米/年,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70.9%。

2024年底,全国保有170条多层压机刨花板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为167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刨花板总生产能力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到26.0%,分布在20个省区。多层压机普遍已配置同时闭合装置,幅面以4′×8′为主,**层数已达到42层。

2024年度,全国新投产定向刨花板(含多功能线)生产线20条,新增生产能力668万立方米/年。2024年底,全国保有定向刨花板(含多功能线)生产线69条,合计生产能力1769万立方米/年,在2023年底基础上大幅增长56.0%,分布在山东、广西、江西、湖南、江苏、湖北、安徽、河南、云南、四川、河北、陕西、新疆、贵州、和辽宁等15个省区。

2024年度,竹材及竹加工剩余物在刨花板生产中的应用显著提升。2024年底,全国保有非木质(竹、芦苇、麦秸、稻草、棉杆等)刨花板类产品生产线17条,合计生产能力为228万立方米/年。

2024年底,全国305家刨花板类产品生产企业中,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0家;全国有大型刨花板类产品生产企业及集团71家,合计生产能力为4220万立方米/年,占总生产能力的65.8%,其中25家年生产能力超50万立方米,6家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立方米。

2025年初,全国在建刨花板生产线30条,合计生产能力为1015万立方米/年,全国七大区域(华东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西南区、西北区和东北区)均有在建刨花板生产线,其中连续平压生产线23条,合计生产能力930万立方米/年,占在建刨花板生产能力的91.6%。

在建刨花板生产线中,定向刨花板(含多功能线)生产线4条,合计生产能力为150万立方米/年,将于2025—2026年陆续建成投产,届时全国定向刨花板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增长,突破1900万立方米/年。

现阶段,中国刨花板产业出现阶段性投资过热局面,供求关系失衡风险进一步增大,在建刨花板生产线将陆续在2025年至2026年期间投入运行,预计2025年底全国刨花板总生产能力将突破7000万立方米/年。
(来源:中国林产工业)





07
欧盟反倾销调查激发原料替代潜力:松木原木迎来战略机遇

2024年10月,欧盟委员会应Greenwood联盟的投诉,对中国硬木胶合板发起反倾销调查,指控中国产品以低价销售,损害了欧盟生产商的利益,并怀疑部分产品使用了受欧盟制裁的俄罗斯木材。

2024年12月18日,欧盟发布第2024/3140号实施条例,宣布对所有来自中国的硬木胶合板进口货物实施登记制度,该措施立即生效,旨在为后续可能征收的反倾销税做准备。根据调查,中国硬木胶合板的倾销幅度在89%至335%之间,损害消除水平约为224%。欧盟还可能追溯征收高达335%的反倾销税。

(1)对胶合板领域的影响
登记制度的实施增加了中国硬木胶合板出口欧盟的流程复杂性和时间成本。征收反倾销税将进一步削弱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导致中国在该市场的份额下降。中国出口商需要调整原料结构,寻找在欧盟反倾销调查之外的替代材料来规避政策风险。根据我们近期收集到的信息,一些胶合板制造商目前正在向东部地区的原木贸易商求购新西兰辐射松原木,尝试使用松木等软木材料替代原来的硬木来制作胶合板面皮或者内芯。

(2)对中国针叶原木贸易的影响
胶合板市场开发软木产品符合贸易的多元化策略。一方面加强胶合板出口商与其他市场的合作,减少对欧盟市场的依赖,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抗风险能力。如果松木替代硬木的可行性被接受,对国内针叶原木市场也是重要机遇.当前国内针叶原木进口结构中,辐射松在中国进口针叶原木材种中占比持续攀升,2024年占总进口量的66.7%。新西兰作为可长期稳定提供FSC认证辐射松的国家,稳居主要来源国第一,战略地位不可替代。

欧盟对华胶合板的限制措施将对中国出口商造成短期冲击,但长期来看,也可能推动中国胶合板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给针叶原木市场带来战略机遇。

使用辐射松等软木材料替代硬木是一种可行的应对策略,但是否能大量提升对软木原木的需求取决于下游市场偏好和技术适配性。中国出口商需综合考虑成本、市场接受度和供应链调整,制定灵活的应对方案。
(来源:千里目)

08
2024泰国橡胶木锯材及木制品进口情况
泰国橡胶木锯材进口情况。根据最新海关数据,2024年12月全国进口泰国橡胶木锯材共38.56万m3(合9954柜,按28.5吨/柜计),同比上涨1.5%。12月平均进口单价259.32美元/立方米,同比上涨7.5%。

2024年1-12月全国进口泰国橡胶木锯材共490.22万m3,同比上涨9.1%。平均进口单价253.08美元/立方米,同比上涨5.4%。月均进口量40.85万m3。

市场层面,受楼市低迷与行业内卷等因素影响,2024 年第四季度泰国橡胶木锯材进口量锐减,下游需求萎靡致库存增大,好在12月已止跌,但2025年进口态势仍有待观察。价格上,2024年进口价格同比微涨,涨幅在一成以内。

泰国橡胶木制品进口情况。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刨花板进口量与金额双降,而单板进口量和金额大幅增长。在刨花板进口上,2024年12月,中国进口泰国刨花板1.4万吨,同比减少 61.0%;进口金额为0.2亿元,同比减少66.1%。2024年1月-12月,中国进口泰国刨花板22.74万吨,同比减少16.8%;进口金额为3.79亿元,同比减少18.7%。

在单板进口上,2024年12月,中国进口泰国单板 1.12万吨,同比增长3.7%;进口金额为0.17亿元,同比增长 21.4%。2024年1月-12月,中国进口泰国单板 16.23万吨,同比增长63.8%;进口金额为2.29亿元,同比增长114.0%。

总体来说,2024 年中国进口泰国橡胶木锯材整体呈增长态势,但第四季度进口量出现下滑;刨花板进口量和金额双降;单板进口量和金额则大幅增长。
09
2024年前11月柬埔寨木材出口额达313万美元

2024年前11个月,柬埔寨出口木材和木制品同比增长54%。报告显示,去年前11个月,商业部共颁发39张木材和木制品出口许可证,出口额为313万8384美元,同比增长54%。

与此同时,去年前11个月,商业部也颁发3张木材和木制品进口许可证,进口额为37.5万美元,同比下降19.6%。报告指出,18份即将到期的进出口许可证获得延期批准,另外有13份许可证正在待审批准中。柬埔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特别是家具制造领域。根据柬埔寨发展理事会(CDC)报告,2024年前11个月,CDC共批准了43个新的投资和扩产项目,其中最突出的投资项目包含在实居省的家具厂。

商业部报告显示,柬埔寨2024年前11个月的国际贸易额已达5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额为2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4%;进口额为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7%。
(来源:木材网讯)

10
挪威木材总销量创新高
挪威农业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该国木材行业迎来丰收之年,工业用材销量达1197万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较2021年的历史纪录增加33.6万立方米。全年采伐总产值突破80亿挪威克朗(约6.8亿欧元),同比增长33%,显示出该国林业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在整体产量创新高的同时,挪威对华木材出口却呈现显著下滑趋势。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挪威对华木材出口量仅为4.99万立方米,同比降低34%。作为中国从挪威进口的主要树种,冷杉和云杉原木及锯材出口量分别大幅下降51%和20%,反映出中挪木材贸易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挪威木材产量创新高反映出其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对华出口量的显著下滑可能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市场需求转向以及运输成本上升等。这一趋势值得业界密切关注,或将促使双方在未来贸易合作中寻求新的平衡点。
(来源:采木资讯)
11
巴西锯材与原木对华出口市场动态及展望
一、中国进口巴西木材的总体情况
2024年11月中国从巴西进口木材总量为3.5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9%。进口金额降至574万美元,减少了2%。这一数据表明中国进口巴西木材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减。进口金额的下降反映了市场对巴西木材需求的变化,同时也受到木材价格波动以及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11月巴西木材进口单价同比增长8%至164美元/立方米,达到截至目前最高单价水平。这一增长反映了巴西木材市场的价格动态,可能与木材品质、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其他经济因素相关。

二、巴西木材市场供应与需求分析
1. 原木供应与需求
巴西木材商反馈该国松木和桉木原木供应稳定,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民用建筑领域,木材需求量维持较高水平。然而,受到年度周期变化以及经济形势波动(如美元升值和利率上调)的影响,该领域需求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以中国市场为例,11月中国进口巴西桉木原木2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7%,平均进口单价下降3%。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市场对巴西桉木原木的需求有所下降,同时价格也受到一定影响。巴西木材市场在民用建筑领域的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形势、政策法规以及市场消费趋势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木材市场,导致需求的波动。

2. 锯材市场需求与价格
当前锯材市场正经历需求下降和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为维持销量,部分企业采取了降价策略。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受到季节变换的影响,例如里约热内卢等地区,市场需求与季节因素密切相关。锯材市场的需求下降和价格波动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企业通过调整价格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受到市场竞争、原材料成本以及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季节因素对锯材市场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不同季节的市场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3.大直径原木与林业剩余物的需求
大直径原木在民用建筑领域需求持续走高,这可能导致小直径原木供应量减少。同时林业剩余物的供应也呈现出不稳定性,部分地区面临需求增加和供应短缺的双重问题。大直径原木需求的增长反映了市场对高品质木材的需求,同时也对木材资源的配置产生了影响。林业剩余物的供应不稳定则对木材加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木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三、巴西木材市场展望
展望2025年,巴西对木材市场持乐观态度。预计锯材和原木需求量将有所回升,特别是在民用建筑领域。由于部分建筑工程推迟至年初进行,相关企业的销售额有望实现增长。然而,美元对巴西雷亚尔汇率上涨以及市场需求减少,将给生产家具和中密度纤维板(MDF)的企业带来一定挑战。

巴西木材市场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增长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汇率波动和市场竞争等因素也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以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木头云)
12
奥地利木材情况
作为奥地利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下奥地利州木材工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最新行业数据显示,该州瓦尔德维尔特地区原木采购价格较全国均价高出15%,不仅领跑奥地利全境,更创下欧洲原木价格峰值。这种区域性价格倒挂导致本地锯木企业采购成本激增,在国际市场陷入“同等售价、更高成本”的竞争劣势。

13
爱沙尼亚价格上涨,中国进口量激增12%
据Euroconstruc日前公开的预测,欧洲建筑行业有望在2025年恢复温和增长。在此背景下,爱沙尼亚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木材与建筑材料批发零售巨头Puumarket的负责人托马斯·帕尔特尔(Toomas P?rtel)表达了对欧洲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认为包括材料需求在内的经济活力将逐步增强。 

回顾过去一年,爱沙尼亚木材工业经历了严峻考验。其最大出口市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经济衰退,加之木材原材料供应短缺,严重限制了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爱沙尼亚林业和木材工业协会(Eesti Metsa-ja Puidut?stuse Liit)首席执行官Henrik V?lja在2024年就已强调,当前爱沙尼亚的木材加工能力远超本土锯材产量,锯材进口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来源。然而,欧洲木材产国产量的下滑,直接削弱了爱沙尼亚木材商获取原材料的渠道。

在此背景下,木材原材料的获取难度显著增加。数据显示,2024年,爱沙尼亚主要材种如云杉、松木及白桦中,尽管云杉原木价格保持稳定,但松木和白桦原木价格仍上涨了2%至4%。

从全年平均水平来看,爱沙尼亚软木原木价格下跌约10%,硬木原木价格更是下跌了约20%。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建筑用木材的价格较2022年已低了近50%,而一般建筑材料价格则保持相对稳定。

从爱沙尼亚与中国的木材贸易来看,2024年爱沙尼亚对华木材出口量增长了12%,达到7.9万立方米,但平均出口单价却较2023年下降了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我国对爱沙尼亚木材的进口量达到全年最低水平。不过,随着2月至3月期间各木材加工厂及建筑业的陆续复工,预计一季度我国对爱沙尼亚木材的进口量将有所回升。
(来源:木头云信息平台)



14
2024年中国针叶材进口概况
2024年中国针叶材进口概况
9.jpg

全年中国针叶原木进口
? 2024年中国针叶原木的进口量为2612万方,比2023年减少199万方(-7%)。
? 新西兰的供应量1783万方,比2023年减少14万方(-1%)。
? 欧洲(主要供应国:德国、捷克、法国、波兰等)的供应量约326万方,减少275万方(-46%)。
? 日本的供应量164万方(+17%)。
? 美国的供应量127万方(+2%)。
? 加拿大的供应量近115万方(+24%)。
? 澳大利亚的供应量为54.4万方。

全年中国针叶锯材进口
10.jpg
? 2024年中国针叶锯材的进口量1663万方,比2023年减少136万方(-8%)。
? 俄罗斯的供应量为1125万方,比2023年减少64.5万方(-5%)。
? 加拿大的供应量为124.5万方,比2023年减少2万方(-2%)。
? 白俄罗斯的供应量为116万方,增加26万方(+29%)。
? 芬兰的供应量近62万方,减少近26万方(-29%)。
? 德国的供应量44万方,减少近28万方(-39%)。
? 瑞典的供应量42万方,减少近40万方(-48%)。
(来源:木圈)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仅供学习分享交流,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END

关于我们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英文译名:CHINA TIMBER & WOOD PRODUCTS DISTRIBUTION ASSOCIATION,英文缩写:CTWPDA。本团体是1985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由与木材和木制品(含竹材与竹制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下设木业市场与供应链分会、木业园区及口岸工作委员会、木业电商分会、木材进出口商分会、板材分会,木门窗、木地板、工程木、木皮、木材防腐、红木等专业委员会及木材企业信用工作委员会等分支机构。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是国内木材流通行业唯一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拥有会员3000多家,会员囊括大型木材进出口贸易企业、大型木材批发交易市场、木业园区及口岸、大中型人造板、木地板、木门、装饰薄木、工程木、防腐木、单板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国内国际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权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